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780号建议的回话》。
在《回话》中,教育部明确提出医学教育要停中职、控高职、稳步进步本科,提高医学教育的生源水平。
这类专业前移到本科阶段培养
针对关于扩大优质医学院校紧缺临床医学类人才招生规模的建议,教育部回话称:
近年来,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实质需要,加快急切需要紧缺人才培养,教育部将社会反映强烈、关注度高、职位吸引力相对不足的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儿科学等部分紧缺专业培养前移到本科教育阶段,设置了本科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儿科学等专业。
现在,全国医学院校设置医学影像学专业的78所,设置麻醉学专业的60所,设置儿科学(含中医儿科学)专业的51所,年招生规模分别达到3400人、6400人、8500人。
适度扩大招生规模、优化学科结构
《回话》指出,教育部鼓励和支持举办医学教育的中央部门所属院校和部委省共建医学院校加大儿科学等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适度扩大招生规模。
2016年起,在40所举办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的高校拓展一体化儿科大夫培养,设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每校增加30个名额,专门用于招收、培养5+3一体化儿科医学人才,每年招收培养1200名将来从事儿科医疗的高素质人才。
除此之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革新进步的指导建议》(国办发〔2020〕34号)对急切需要紧缺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需要:
一是优化学科结构,需要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2020每年平均须设置麻醉、感染、重症、儿科学科,2021年完成医学二级学科目录编制调整,将麻醉、感染、重症学科纳入临床医学指导性二级学科目录并加强建设力度,统筹研究医学有关一级学科设置;
二是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出要大幅度扩大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
吸引出色生源考试报名医学专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进步的建议》(国办发〔2017〕6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革新进步的指导建议》(国办发〔2020〕34号)明确提出,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逐步达成一本招生,已经推行招生批次改革的省份,要采取手段吸引出色生源考试报名医学专业,提升生源水平。
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加大协作,推进医疗行业薪资规范改革,加大医疗行业正面宣传,增加医疗卫生行业吸引力。
一是深化薪资规范改革。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造符合医疗行业特征的薪资规范的决策部署,积极拓展公立医院薪资规范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加大行业正面宣传。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加大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典型宣传,推进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好环境。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医教协同,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革新进步的指导建议》等文件需要,统筹推进医学教育改革进步,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着力培养医学入门知识宽厚、临床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